東南網-海峽導報8月25日報道:中秋將到,月餅又成了市民關注的一個話題,廈門一年要生產多少月餅?這些月餅又被誰消費了?記者昨日就此進行了一番調查,發現廈門一年的月餅產量至少在百萬盒,而這些月餅往往還要經歷一番“擊鼓傳花”,才能到達最終的消費者手上。
廈門月餅都去哪了?
廈門一年生產多少月餅?向陽坊總經理黃俊凱的答案是“至少100萬盒”,黃則和總經理黃榮華則稱在150萬盒左右。
相對廈門200多萬人的常住人口,“兩人一盒”或“1.5人一盒”看起來很合理。不過,廈門市民真的能消費這么多月餅嗎?
昨日,記者隨機調查了10余位從普通職員到機關干部的不同人員,幾乎所有受訪者均表示,“收到的餅自己基本上沒吃,大都轉手送人了”。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家政府機構的部門負責人收了一盒高檔月餅,轉手就送給了上一級領導,上一級領導又轉手送給了更高一級的領導,由于這位更高一級的領導收到的月餅實在太多,于是又轉手送給了司機,這位司機正好跟那位部門負責人有舊交,把這盒月餅送了回來。
但上百萬盒的龐大數量,單靠“擊鼓傳花”顯然消化不了,不少受訪者表示,把餅帶給鄉下親戚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