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是從哪里來的?經過了什么加工程序?這些問題,市民購買海參時大多只能聽商家的介紹。日前,一種有"身份證"的海參現身濟南海鮮市場,憑借這一"身份證",可以直接追溯到源頭,這在省內還是第一次。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引發關注,建立海產品"可追溯"制度是大勢所趨。
"第一次見到有’身份證’的海參,讓人放心,多來點!"4日上午,在濟南海鮮市場,一家海產品公司推出的海參吸引了不少市民的關注。
"有’身份證’的海參,質量肯定更有保證,有什么問題,可以直接追溯到生產源頭。"購買海參的市民羅先生說,現在大家十分關注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商家通過這種方式主動為產品提供質量保證,這樣的做法值得肯定。
什么是海參的"身份證"呢?記者在現場看到,每盒海參制品包裝盒內都有一張小小的卡片,卡片上有一串標明"身份證號"的數字,卡片的背面是海參食用說明。工作人員介紹說,消費者通過撥打公司電話報上這個"身份證號",可以核實所購買海參的品種、產地、采捕與制作時間、銷售商等相關信息,待網站全部建成后,還可進行網上查詢。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在水產品領域,只有大菱鲆、大閘蟹等不多的幾種水產品擁有"身份證".在海參行業,目前除了大連獐子島海參有"身份證"外,省內外其他品牌還沒有建立類似的可追溯制度。
去年9月,商務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指導意見的通知》,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按照上述要求,水海產品領域建立可追溯制度是大勢所趨,作為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水海產品集散地,濟南相關商家理應積極努力,搞好食品流通領域可追溯制度建設,讓市民吃得更放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