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豬肉可查“身份證”
市民吃豬肉蔬菜可知它們來自哪里呢?合肥展區將展示的現代農業物聯網能讓您知道,您吃的豬肉是哪頭豬的。該網連接農產品的產地和銷售地,通過編碼全程跟蹤農產品的種植(養殖)、生長和銷售情況。一頭豬崽從出生開始便有了自己的編碼和記錄,成長過程中吃了什么飼料、什么時候在哪里宰殺,都可以通過網站查到。目前,物聯網已和省城幾個超市展開合作。
不僅吃得放心,也吃得有趣。展區的無土芽苗菜,長在廢棄的果籃和塑料簍子里。找一個有孔的容器,撒上種子,一天澆幾遍水,偶爾曬曬太陽,一個星期就能吃上自己種的芽苗菜了。據省芽苗菜推廣中心的張小姐介紹,這個芽苗菜的不同之處在于種子,而且種一次可吃兩三茬。
各市展區曬特色文化
安徽南北各市都有自己的農業特色和文化歷史,農交會的展館將這些體現得淋漓盡致。池州展館,正門就是一個馬頭墻,灰色屋檐配上雪白的墻面,正中書寫四個金色大字“九華圣境”。六安展館同樣是徽派風格,不過卻以大紅為主色,暗合六安壽縣曾為戰國古都。滁州將展館打造成一艘“航空母艦”,稱“滁州號”,寓意滁州像航空母艦一樣乘風破浪;亳州展館主打“藥都”牌,細節處無不體現中國悠久的中醫文化。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