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指南》征求意見稿。根據征求意見稿,所有餐館、快餐店、小吃店等餐飲服務單位均將根據食品安全檢查結果懸掛卡通標識:“笑臉”為優秀;“平臉”為良好; “哭臉”為一般。據此,消費者可以輕松判斷一個餐飲單位的食品安全等級。
時下,不少評獎評級難以令人信服,有多少“質量信得過的企業”讓無良企業領到通行證?有多少“免檢產品”使偽劣產品獲得豁免權?在此之下,餐飲服務企業的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如果缺乏有效有力的監督制衡,很難令百姓信服。
倒是另一種“動作”讓人感覺靠譜,這就是廣東省政府將派多個督查組到各地市督辦“地溝油”嚴打情況,若打擊不力,將追究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責任。廣東省副省長雷于藍說,嚴打“地溝油”違法犯罪專項工作是公安部開展“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的重點工作,各地、各部門要突出重點,嚴打“地溝油”違法犯罪。一是針對黑窩點違法犯罪鏈條中原料來源、收購儲運、生產加工、批發銷售等多環節,多管齊下摸排梳理線索,全面取締非法制售窩點。二是嚴格落實各環節監管執法措施,進一步加強對餐飲服務單位、食品批發市場、食品及相關企業監督檢查,強化現場檢查、突擊檢查和檢驗檢測。三是以重點偵辦一批涉及“地溝油”、“瘦肉精”案件為突破口,在全省范圍內全面發動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殲滅戰。
從源頭上查找食品安全問題,一旦查出,追究各級管理和監管者的責任,這比問題食品已經到達餐桌之后,才以“評比”的方式告訴消費者孰好孰次,顯然更具實操性和可靠性。而且所謂的“評比”,往往只是臨檢,送評者或迎評者突擊“創造”出合格樣本給少數評委,而這些給評委評比的特供品,與真實品質不是一回事。因此,評比可能制造安全假象,反而成為消費陷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