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北京菜市口一家菜市場內,一位女士在買菜付錢。 新華社記者 李文 攝
叫苦不“跌”的菜價 新華社記者追蹤山東蔬菜進京路
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從山東壽光到北京,提到菜價,記者聽到了一路的
“苦水”:辛苦幾個月,菜農的一斤蔬菜只賺了六七毛錢;批發商千里運菜到北京,一斤賺不到一毛錢;菜場小販、超市感嘆賣菜利薄,弄不好虧本,他們忍不住抱怨,甚至還嫌菜不夠貴。
大家都在叫苦,但菜價始終不“跌”。從壽光到北京,一斤圓椒的價格從1塊多點漲到2.5元,漲價的農資、燃油,居高不下的攤位費、人工費,都成為菜價高企的理由。
菜農:一棚菜成本得占到三四成
壽光農產品物流園是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9月18日夜里一點半左右,記者在這里遇上了60多歲的沈大娘和老伴。壽光這些天一直陰雨連綿,老人穿著厚厚的衣服,在凌晨的寒風中等候開市。沈大娘家里種著兩棚圓椒,每天凌晨就從附近的村里趕來賣菜。物流園的菜價比在村里或鎮上的市場上要高些,起早貪黑忙活,賺的也就是個辛苦錢。
“現在錢太毛,什么東西都漲價,建個好點的大棚至少得十多萬,再加上化肥、農藥等漲價,一個大棚辛苦一年毛掙才六七萬塊錢,這至少還得去掉三分之一的本錢。”沈大娘不停地感嘆,今年圓椒的價格還不如往年,現在也就一塊多錢一斤。
雖然村里或鎮上的蔬菜市場上價格便宜,但一些離農產品物流園較遠的菜農就只能選擇在那兒賣菜。9月18日夜里三點,記者在壽光市紀臺鎮益坤蔬菜市場見到了菜農李興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