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臨近,“節日效應”在農產品市場上發酵。記者了解到,豬肉和牛肉等農產品價格在中秋節后略有回落,但現在開始重新呈現上漲的態勢,而蔬菜、水產品價格也將受到節日消費增長的較大刺激。
更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國慶節臨近,農產品消費進入旺季,影響農產品市場運行的不確定因素增多,肉類、食用油、蔬菜等農產品將步入價格上漲通道。農業部就此發布通知,要求各級農業部門采取五項措施,防止出現個別品種滯銷賣難,避免因供應緊張造成農產品價格過快上漲。
分析人士認為,農產品漲價更主要是受到成本持續上升的驅動,節日過后并不意味著農產品價格必然回落,甚至有專家認為,農產品價格總體上漲的趨勢不會改變。
漲勢
食用農產品價格連漲6周
商務部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食用農產品價格連續第六周上漲。
截至上周(9月19日至25日),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比前一周上漲4.2%,其中西紅柿、大白菜和圓白菜價格漲幅居前。糧油零售價格小幅上漲,其中花生油、菜籽油、豆油分別上漲0 .3%、0 .2%和0 .2%;大米、面粉分別上漲0.3%和0.2%。
從商務部的數據來看,肉類價格小幅波動,其中羊肉、牛肉和白條雞分別上漲1.3%、0.8%和0.3%,豬肉價格下降0.6%。
搜豬網分析師認為,27日全國出欄肉豬均價18.95元/公斤,較上周五回落0 .2至0 .3元,跌勢較為明顯。除了節前出欄相對集中、地方政府調控外,豬病或成價格影響新因素。據部分地區養殖戶反映,局部豬病有抬頭跡象,后期疫情風險加大,促使養殖戶加速出欄,導致局部價格出現明顯回落。
前期攀升至高位的雞蛋價格繼續上漲,但漲幅進一步縮小。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統計部負責人劉通認為,8月份以后,雞蛋的供應一直比較充足,由于有生產成本上漲、北蛋南運和節日效應等諸因素的影響,雞蛋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并不斷刷新歷史紀錄。進入9月中旬以后,雞蛋供應大于需求的狀況開始顯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