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食品博覽會的煙臺展區內,一條1米多長、被切除尾巴的“巨魚”格外搶眼,圍觀者品頭論足,鎂光燈閃成一片。“它叫大眼金槍魚,大約有70多公斤重。加上尾巴,長度接近兩米。”中魯遠洋(煙臺)食品有限公司徐副總經理說。
徐總告訴記者,大眼金槍魚,是金槍魚的一種,體型巨大,最長可達2米,體重150公斤以上。游泳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超過任何一種陸地動物,有海底“奧迪”之稱。大眼金槍魚營養豐富,常見的生魚片大都是由大眼金槍魚制成的。由于金槍魚屬于資源性品種,數量在日益減少,因此世界三大洋的漁場都須在金槍魚國際養護委員會的監護下才能捕撈,而且有嚴格的配額限制。“每條金槍魚都有‘戶口’,一捕撈上來就要登記,由委員會頒發證書。”徐總說,“銷售時必須提供證書,否則誰也不敢買。”
采訪中,記者還發現,展臺上陳列的巨型“大眼金槍魚”不僅沒有尾巴,頸部還有一個對穿的大洞,這是怎么回事呢?
徐總解釋說,一條金槍魚捕撈上船后,水手們首先要斬掉它的尾部,放凈它體內的血液。接著切掉魚鰓,從鰓部掏盡內臟,于是便形成了一個大洞。之后用水沖凈,吊送至冷凍倉。“遠洋捕撈船冷凍能力有限,這么大的魚很難凍透,去除魚鰓和內臟后,這一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