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國家相關部門不斷加大對瘦肉精的打擊力度,但近期各地仍出現部分瘦肉精事件。作為攔截瘦肉精流入市民餐桌的最后一道防線,批發市場如何“嚴打”瘦肉精?昨天,記者走訪了位于浦東滬南路的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
零容忍
疑似問題肉已被銷毀
這里是上海豬肉交易量最大的市場,占本市的四成左右,平均每天有近3000頭生豬被送到這里,其中外地豬2400頭左右,主要來自浙江、山東、江西等地。
“對于瘦肉精,現在的準入標準是"零容忍"。”市場經營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張春華介紹,只要檢測出瘦肉精,哪怕是微量,也要全部銷毀,嚴禁流入市民餐桌。
張春華透露,前幾年,市場檢測出瘦肉精后,有經銷商和市場管理者發生沖突的情況,因為經銷商想將問題肉運走。但現在所有豬肉的經銷商和買家都實行“會員制”,經銷商在進場前先要和市場簽訂協議,一旦檢測出疑似瘦肉精則“銷毀沒商量”,還要將檢測結果通報當地檢驗檢疫部門。在“嚴打”下,這個市場今年發現3起疑似“瘦肉精”,所有問題肉均已被銷毀。
第一關
驗明“身份”才能進場
記者來到市場肉禽管理部,一輛來自山東臨沂的貨車剛剛進場,正在“通關”。司機拿出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等給市場管理人員,在這份當地動物衛生監督部門出具的證明上,詳細記載了這批豬肉的貨主、生產單位、數量、運載方式等。在合格證明下方,不但加蓋了公章,還有一個特殊的二維碼。“這個二維碼中保留了這份貨物的所有原始資料,只能通過電腦讀取,合格證中豬肉數量等重要信息都不能篡改。”
在進入上海前,所有養殖戶的信息已全部錄入電腦,生豬在經過尿樣檢驗合格后,當地動物檢疫部門出具屠宰證才能進入屠宰場。屠宰后再次檢驗生豬是否有病情,所有檢驗信息都錄入二維碼,符合規定的生豬這才通過道口進入上海,送入批發市場。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