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正到了品嘗海鮮的最好時候。餐館里的海鮮價格讓不少老百姓望而卻步,因此很多人轉戰海鮮批發市場去選購便宜實惠的海鮮。種類多,價格低,自己做既干凈又實惠,這是不少人去海鮮市場購買海鮮的初衷。但個別商家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的行為,讓消費者的“海鮮大餐”吃得并不舒心。為此,《生命時報》記者兵分三路對北京海鮮市場進行調查。
7兩秤竟成行業“潛規則”
10月26日上午,北京南四環京深海鮮批發市場。這里是北京地區最大的鮮活水產品集散地,擁有近千家海鮮批發零售攤位。剛進大廳,記者就成為了各攤主爭相拉攏的對象。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記者準備以20元每斤的價格買些鮮海白蝦。攤主迅速從水中撈出一把蝦,重重地扔在店鋪里的電子秤上,顯示價格為25元,1斤2兩。
“18元1斤。”另一個賣皮皮蝦的攤主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邊說邊從池子中撈起一只活蝦向記者展示。“為什么別的攤位才8元1斤?”記者有些疑惑。攤主神秘地表示:“他們賣的都是死蝦,就表面幾只活的,蒙人呢,我這個保證都是活的。”攤主的話讓記者放下了警惕心,以25元的價格買了1斤3兩皮皮蝦。記者剛買完,旁邊一位好心人馬上提醒,:“里面貓膩不少!你回去自己稱稱就知道了。”
從批發市場回來,記者將海白蝦倒出,“意外”地發現袋中有不少水。一稱,原本1斤2兩的海白蝦凈重不到9兩,價格縮水7元。而另一袋商販聲稱“保證新鮮”的皮皮蝦也無一例外全部死亡。記者擔心是因為回程時間長造成的,但經過有挑選經驗的人士判斷,皮皮蝦的死亡時間絕對超過了兩個小時。看來很有可能遭遇了“調包”。
10月26日下午,北京北三環京港水產品商城。聽聞記者想買幾只蟹,一位攤主熱情地迎了上來,向記者推銷起50元1斤的公蟹,說一個能達到3.5兩??吹綇堁牢枳Φ男?,記者根本無法自己挑選,攤主拿起3只蟹迅速放到已經生銹的秤盤里,并用繩子捆上,說“蒸的時候方便”。綁好的蟹被裝進一個藍色塑料袋上了秤,1斤半,75元。“不再來點活蝦?”攤主指著活蹦亂跳的蝦對記者說??吹轿r比較新鮮,記者要了1斤,25元。交錢時,記者索要小票,攤主卻說:“我們這兒都沒有小票,有問題直接回來找我。”
走出海鮮城,記者買了個小彈簧秤,當場稱了一下活蟹,連袋子才1斤多一點,返回市場找攤主時,她已經不再承認。后來記者重新稱了所有海鮮。原本1斤半的蟹,凈重只有9兩半(489克),袋子1兩多(57克),繩子差不多1兩(40克)。記者花掉75元,其中48.9元是蟹,5.7元買了袋子,4元買了繩子,剩下的16.4元不知去向。1斤“活”蝦凈重只有8兩,其中4兩都是死了比較久的蝦,不知何時被調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