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謝靚)11月7日下午,一場關于構建食品安全長效機制的議政會在北京市政協召開,多個民主黨派北京市委和市工商聯一致認為,要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需要設立法律法規、科學技術、監管機構建設、信用體系等方面的多重保障。
民革北京市委認為,保障食品安全要從完善法律法規和嚴格執法做起,“老百姓關心的不是食品抽檢合格率,而是不合格的能引起多大危害,建議一方面加強法律法規的落實,另一方面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加大違法懲戒力度。”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建議加快食品安全基礎研究和隊伍建設,完善應急處理技術研究,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風險評價本地數據。民進北京市委認為,“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監管體系中,需要健全區縣和鄉鎮農業服務機構,“我市多數鄉鎮仍處于"缺人員、缺手段"狀況,建議進一步完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建設。”對于監管機構建設,農工黨北京市委建議設立北京市食品安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并盡量避免檢驗機構的重復建設。
臺盟北京市委則建議建立農產品原產地溯源檢測及信用體系,并設立統一的投訴舉報熱線電話。北京市工商聯認為,應把食品安全監管和發展食品產業結合,培育食品產業集群,促進首都食品產業向高端化發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