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平陰縣第一中學在校生6300余人,4600多名學生在學校吃住,且大多是農村學生,部分學生家庭貧困。該校對餐廳實行改革,供應免費湯和用骨頭湯做的低價位菜品,讓學生吃得飽、吃得起、吃得好,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保障。平陰一中的“一碗湯文化”得到省教育廳、中國教育學會的充分肯定。中國教育學會管理分會理事、研究員張光義認為,平陰一中著眼于實現學生利益最大化,辦平民餐廳、愛心餐廳,“讓窮孩子能喝上湯”,充分體現了教育者的愛心和良知!
本報記者王原
本報通訊員李海梅王慧
讓窮孩子喝上免費湯
11月12日,平陰一中食堂晚餐時間,家境困難的高二年級學生韋立強,打了一份用骨頭湯做的粉條白菜,僅花費0.8元,又打了一份大米干飯,喝了兩碗免費湯,吃得額頭上汗津津的。
記者把韋立強一天的伙食花費記錄如下:
早餐:稀飯,免費;饅頭2個,0.5元;雞蛋1個,0.8元。中餐:芹菜肉絲1份,1.5元;饅頭2個,0.5元。晚餐:免費玉米粥;粉條白菜1份,0.8元;大米干飯1份,1元。按此算下來,韋立強一天伙食費5.1元,一個月按26天算,平均132.6元。
韋立強來自平陰孔村鎮南毛峪村,其父2008年開采山石時左腿傷殘,家里經濟狀況也一直難有起色。雖然家境困難,但小韋樂觀開朗,學業成績優秀。他告訴記者:“雖然家里每月給的生活費也就150多元,只能偶爾吃肉菜,但吃飽和保證基本營養沒大問題。將來走向社會,我也忘不了一中食堂的免費湯和用骨頭湯做的物美價廉的菜。”過去,學生喝粥、喝湯收費,為節省開支,小韋一般就不喝了,一頓飯常常是兩個饅頭、一份咸菜、一碗白開水。
“饅頭咸菜白開水,營養長期跟不上,學生的身體素質逐年下降,甚至課間操、晨跑都堅持不下來。這讓老師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無論如何,得讓學生能喝上一碗湯,吃上一份骨頭湯做的菜。”平陰一中校長張立民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