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記者 李冰)關于乳業新國標的爭論在蟄伏了五個多月后波瀾又起。昨日據《人民日報》報道稱,多位行業專家爆料乳品新國標是由蒙牛、伊利、光明等乳業巨頭起草,有巨頭"綁架"行業標準的嫌疑,引發各界的關注。但是企業方面則回應稱,企業沒有能力操縱和綁架國標的出臺。
先后四次參加乳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討論會的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曾壽瀛對外透露:"內部待議稿上顯示,巴氏奶標準初稿的起草單位是蒙牛乳業集團,生鮮乳標準由伊利集團起草,酸奶標準則由光明集團起草。"
隨后記者分別致電各乳制品企業進行詢問。伊利在回復中表示,除伊利、蒙牛外,光明、圣元、完達山等國內知名企業都在參與不同標準(至少10個標準)的起草。但需要明確的是企業負責起草的只是最初的討論稿,討論稿需要提交給專家組進行多輪的技術探討,最終提報給國家相關部委的送審稿代表了來自協會、專家等各方的意見,不代表企業的單方意志,不存在企業綁架和左右標準制定的事情。"企業并不參與后期的決議會議,沒有權限也沒有能力操縱和綁架國家標準的出臺。"
此外,光明乳業新聞發言人龔妍奇以短信的形式回復記者稱,光明確實參與了酸奶標準的起草,但最終的酸奶標準并沒有降低。而蒙牛新聞發言人趙遠花的電話和短信均未有回復。
事實上,自"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后,重新制訂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成為業內共識。去年6月乳業新標開始實施,但是關于菌落總數和蛋白質含量的規定出現了放寬和降低的情況。今年6月,因有業內人士拋出"中國乳業標準全球最低"、"乳業新標被大企業綁架"等觀點,也曾一度引發人們對于乳業新標的爭議。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