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鋼貿貸款緊而不絕監管要求區別對待
《第一財經日報》近日從業界獲悉,監管部門已于近日召集有關銀行上海分行高層以及鋼貿企業商會會長,召開內部溝通會議,要求銀行繼續支持合規經營的鋼貿企業貸款。
此前在11月2日,滬上監管當局下發了《關于鋼貿行業授信風險提示的通知》,當月29日再度下達一則內部相關風險預警通報。此舉引起了各銀行重視。本報記者從業內幾位信貸負責人處了解到,目前,大部分“涉鋼”銀行對商貿類貸款總額已經采取“不新增”政策;總體保持原有的支持力度,維持資金鏈的基本穩定。
“個別銀行反應難免過大了。”某銀行高層昨日分析稱,就其所在銀行而言,鋼貿企業貸款雖有風險,但總體風險可控,如果集體“絕”貸,反而會讓風險爆發。
緊而不絕銀行擇優供貸
“我們在自查過程中,確實發現有個別貸款資金流向存疑,但我們不會一竿子打死一船人。”工商銀行上海分行某高層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自查之后,該行將進一步嚴格貸前排查以及貸后受托支付流程,對經營情況正常的鋼貿企業照常支持,對有風險苗頭的鋼貿企業將聯合采取風險緩釋措施。
“但對于那些有真實貿易背景、貸款用途合規、能夠保證還本付息的鋼貿企業,工行會繼續支持其貸款。”該高層表示。
事實上,在當前信貸總體從緊的情勢下,鋼貿企業對銀行貸款從緊已有切身感受。某企業主此前向本報透露,以前年份他的貸款到期續貸,2~3天就能放款,而今年好則等上大半個月,差則無限期排隊等額度;此外,銀行在貸款利率上大幅上升,同時在抵質押物的抵押率上大幅扣減,這些總體上都加劇了這個行業的資金緊張程度,并不是銀監局風險提示之后出現的現象。
該企業主所述的“抵質押物”一般為房地產和鋼材。本報在12月23日《部分鋼貿企業成套貸工具》中報道,這些抵質押物個別存在虛假抵押和重復抵押現象,且以房地產為抵押物的鋼貿企業貸款已達200多億,抵貸資產估值面臨房產市場波動的風險。
由此,滬銀監局有關負責人昨日重申,在滬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嚴格執行“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審慎經營、穩健發展,落實全流程風險管控,對發現違規套取資金的個別鋼貿企業,銀行要及時糾正其違規的行為,妥善處置。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