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清12月30日報道:題:兩岸農業合作交流福清打造“樣板園”
作者詹托榮毛晨熙
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又迎來新契機:30日,僑鄉福建福清市舉行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開園授牌儀式。
福清臺灣農民創業園創建于2005年,今年6月升格為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升格后,福清臺灣農民創業園啟動擴容建設,共涉及福清市19個鎮、街的30萬畝土地,創業園將增加臺灣名優水果、樹木培育的品種范圍和數量,還將結合臺灣農場發展模式,設立海峽農業觀光休閑項目。
“兩岸農業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和互補性,福清臺灣農民創業園升格為國家級創業園后,希望進一步提升兩岸農業合作交流水平,把創業園打造成特色明顯、優勢突出、適度超前的全國對臺農業合作交流‘樣板園。”中共福清市委書記陳春光在開園當天做如是表示。
歷史上的福清十年九旱,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絕大多數農民守著“一畝三分地”常年累月“靠天吃飯”,由于土地貧瘠,每到欠收之年,農民就要外出尋求生路,因此福清現有86萬海外華僑華人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福清瀕臨臺灣,地理經緯度交叉接近,兩岸一衣帶水,兩地最短的距離僅88海里。從地緣角度看,兩地自然氣候條件極為相似,可栽培作物種類幾乎相同,這造就了兩岸農業合作交流的基礎。
盡管福清與臺灣被一條窄窄的海峽所阻隔,但兩地民間往來,特別是農業合作交流活動,從未間斷過。上世紀90年代后,隨著兩岸局勢和緩,兩地農業合作交流十分密切,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1997年7月,中國商務部、農業部和國臺辦聯合批準福清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為兩岸農業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1999年3月,著名福清籍僑領林文鏡在福清投資創辦洪寬海峽農業實驗場,引進臺灣高優水果種苗進行培育,并聘請臺灣農業專家管理,為福清本地農民無償提供果樹苗木以及栽種技術服務。從那時起,臺灣和福清兩地的農業合作出現了“引進一個品種,建立一片基地,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景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