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1月19日報道:(記者李忠將、閆起磊)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王司鎮一個小山坳里有個苗族村寨,村寨的名字讓人哭笑不得——狗屎寨。說起村名的由來,一些村民心酸地自嘲說,他們村山高坡陡、地處偏僻、交通閉塞,只有狗拉屎才到這地方來。
但就在兩天前,這難聽的寨名和“出行難”都已成為歷史。
記者在這個寨子看到,家家戶戶貼上了春聯,掛起了火紅的燈籠,村民們也穿上了節日的民族盛裝,處處透著濃濃的年味。村民們說,因為有大喜事,他們正忙著殺豬宰雞辦酒席。
35歲的村民羅德義說:“春節前,我們村雙喜臨門,一是全村人盼望已久的水泥路終于修通了;二是叫了幾百年的狗屎寨終于改名了!”
而此前,只有60戶285人的狗屎寨一直沒有力量修一條通村公路,祖祖輩輩和外界聯系都靠一條“山羊路”。“這路只有一尺多寬,窄的地方只能站一只腳,要側著身走,運東西主要靠肩扛背馱。”58歲的村主任陳志興說。
飽受“出行難”之苦的村民們曾多次嘗試修路。2010年,全村花費了不少人力、物力,修了一條可以走馬車的土路,可是,當年7月份的一場山洪把這條土路沖毀了,村民對修路“沒了信心”。
正在村民一籌莫展的時候,開展駐村幫扶的都勻市公安局民警來到狗屎寨,了解到村民修路的辛酸歷程后,決心幫助村民解決“出行難”問題。2011年8月,都勻民警把2.5萬元捐款和10噸水泥送到了村里,組織村民投工投勞,做好了通村公路的基礎工程,并協調爭取到了政府“一事一議”獎補資金。
民警的幫扶和政府的支持重新激發了村民修路的信心。58歲的吳治芬一聽說政府要幫助修路,高興地拉著62歲的姐姐吳世芬趕到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截鋼筋、拌水泥、鋪沙石。吳世芬一條腿殘疾,但干起活來一點都不含糊,還口口聲聲說“心里高興、盼了半輩子了”。
“修路那些日子,警察幫我們測路基、送水泥、送沙子,幫著我們干活,像我們村里人似的。”經過大家連續奮戰,最近一條嶄新的4公里長的水泥路鋪到了村民們家門口。村民吳國永在路快要修通的時候就高興地買了一輛面包車。“打算跑運輸,把村里的新鮮蔬菜運到外面的市場賣。”他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