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網絡時代的人,常有一種虛幻的狂妄感,動不動就愛說:“世界真小!”覺得一只鼠標在握,五洲四洋一目了然,喜歡在虛擬的世界里稱王稱霸。一旦回歸現實,用自己的雙腳丈量世界,才知天下之大,難以想象。其實不用說世界,就說中國最大的群島舟山,有大小670個島嶼,有人居住的卻只有32個。社會已經進入“人口爆炸”、“過度開發”的今天,只一個舟山就還有600多個島嶼仍保留著純天然的野態,想想都讓人興奮和好奇。這也正是舟山群島無可比擬的自然資源優勢。
舟山古稱“海中洲”,面向大洋,背靠大陸,橫流無際,群島有致,大小對應,遠近相接,有舟有山,碧空遠影……中國的文明史是“上下五千年”,舟山群島就有5000年的開發史。其豐富的漁鹽之利,成就了全國第一大漁場。而舟山漁場的中心港口,就是著名的“沈家門”,與挪威的“卑爾根港”、秘魯的“卡亞俄港”并稱“世界三大群眾漁港”。
據傳舟山海上有“十六門”之多,沈家門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四山環擁,對開兩門,其勢連亙”,為天然良港,又是海上天險。自唐宋起便成為漁民及海內外船舶最佳避風港,其“東控海洋,西通吳會,北接登萊,南亙甌閩”,是我國東南沿海通往日本、朝鮮等國的必經之地,為“東亞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大港以及來往使節祭海祭山的海疆要地遵照當時中國的規定,凡經過沈家門的海內外船隊,都要在這里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
其名叫“沈家門”,其實是國家的東大門。明清時期,倭寇屢犯浙東,沈家門遂成為海上要塞,集兩浙水師,“以寨為正兵,以游為奇兵,寨屯于游之內,游巡于寨之中”。沈家門外常常硝煙彌漫,海水為赤,抗倭御敵,戰績累累。抗倭名將戚繼光的戰艦長闊、高大,“巍如山岳,浮動波上,錦帆首,屈服蛟螭……乘風下壓倭船,如車碾螳螂”。在那個時期,被尊為“天朝”的泱泱大國,志氣高昂,御倭寇于大洋之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