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劉天東本報記者王媛攝
本報記者趙麗
16日,在章丘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章丘市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劉天東著重談了如何發展品牌農業、打造文化強市、民生保障等問題。劉天東說,今年章丘市要打造“農業品牌效益年”,尤其要探索把流通環節的效益更多地留在農民身上。
讓流通環節的效益更多地留在農民身上
剛剛上任不足50天的劉天東,已抓緊時間在章丘市開展了調研。16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談起章丘農業,他張口就報出一串品牌和數字,語氣中不乏自豪。
章丘已經連續四年推行品牌農業建設,先后開展了品牌農業建設年、推進年、提升年活動,今年的主題則被確定為效益年。
“章丘大蔥的地頭價是2塊多錢一斤,在北京賣到了10塊錢一斤;鮑芹的地頭價是8塊錢,賣到外地則能到38元、68元甚至98元。”話題先從一組對比強烈的數字開始。算了這筆賬后,劉天東加重語氣說道,今年,章丘將加大對品牌農產品的推介營銷,讓流通環節的效益更多地留在農民身上。為此,將把目光瞄準大中城市市場,發揮6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作用,積極組織參加各類展銷活動,探索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校對接模式。
名優產品眾多是章丘農業的顯著優勢,如何保護這些品牌,讓它們在全省、全國叫得更響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只有企業做大做強了,在市場上才有談判力。而如果惡性競爭,品牌就根本保不住。”劉天東表示,今年在壯大農業品牌方面,章丘有多項舉措:鼓勵開展規模化經營,發展示范性好成長性強的項目;扶持包括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在內的農業帶頭組織;健全市鎮兩級質量安全檢測網絡,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
讓文化元素“組團”展示
“業態很多,內涵豐富,但也有些散。”談及章丘的文化元素,劉天東用了這樣的詞來形容。他說,章丘是個文化大市,是擁有1500年歷史的千年古縣,有龍山文化、儒商文化、闖關東文化、泉水文化等多種形態,但目前來看,這些亮點還是比較松散。
來源:齊魯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