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作為食品添加劑,其添加量多少將直接影響到人體健康。該文綜述高效液相色譜法、毛細管電泳法、氣相色譜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薄層層析法等檢測方法基本原理及其近幾年在苯甲酸檢測技術方面研究進展,最后展望這些檢測方法在苯甲酸檢測方面發展前景。
苯甲酸外觀為白色結晶體,有安息香或苯甲氣味,其蒸氣具有很強刺激性,主要用作食品添加劑,具有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或殺滅、防止食品腐敗變質、保持食品鮮度作用。但若過量添加,不僅能破壞維生素b1,還能使鈣形成不溶性物質,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同時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過量食用可誘發癌癥〔1〕,長期使用可誘發哮喘、蕁麻疹及血管性水腫等變態反應,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近年來,食品安全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熱點。苯甲酸作為食品添加劑,我國gb2760–1996《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其使用限量應<0.1g/kg,故有關苯甲酸含量檢測研究也備受關注。本文就苯甲酸檢測方法研究進展作一綜述,為我國開展食品添加劑苯甲酸檢測提供參考。
1·高效液相色譜法
高效液相色譜是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發展起來的,具有填料顆粒小、且均勻,小顆粒具有高柱效特點,該法是目前應用最多一種色譜分析方法。與經典液相色譜相比,其優點是分辨率高、靈敏度高、樣品量少、易回收和色譜柱可重復使用等〔2〕。
中國國家質量監督局發布乳與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測定方法為高效液相色譜法,標準規定奶制品中苯甲酸檢測制樣和高效液相色譜測定方法,適于乳與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含量測定。祝偉霞〔1〕、pingqi〔3〕分別以醋酸鋅和亞鐵氰化鉀溶液作為沉淀劑,對奶粉、酸奶和其它發酵乳制品進行處理,然后采用反相色譜法測定其中苯甲酸含量。證明該法具有前處理簡單、方便、靈敏度高、重現性好等優點。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