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上海4月1日報道:(記者周蕊陳愛平)洋奶粉又要漲價了!去年12月在海關總署降低奶粉關稅前“搶漲”后,僅僅過了3個月,洋奶粉新一輪的漲價已經開始醞釀。“關稅下調我搶漲,關稅上調更要漲。”專家分析認為,洋奶粉頻頻漲價的背后,品牌“不漲價就掉價”的營銷策略是主因。
又要漲價
洋奶粉又要漲價了!
記者3月30日從雀巢中國區(qū)相關負責人那里得到證實,4月開始,雀巢部分嬰幼兒奶粉、部分乳制品將再度提價。“不是我們一家在漲,我們的競爭對手都在漲,物價這么高,成本也這么高,我們漲價也正常。”該負責人稱。
在位于長寧區(qū)的家樂福內,美贊臣銷售員表示,3月初已經接到了漲價通知,部分產品漲價幅度在10%左右,門店已經陸續(xù)開始微調各個產品價格。
很多家有寶寶的消費者還清楚地記得,去年12月,主導國內奶粉市場的洋品牌在海關總署調低奶粉進口關稅前搶先掀起一輪漲價潮,平均幅度在10%左右。
而東方艾格農用咨詢中心提供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自2008年三鹿奶粉爆出“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品牌奶粉在中國市場就進入了“集中漲價期”,包括美贊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等品牌在內的洋奶粉,每次提價幅度均在10%左右。經歷幾輪提價后,相比2008年,每罐奶粉至少提價50元,多則100多元。
不漲價就掉價?
多名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盡管洋奶粉漲價潮一輪蓋過一輪,但漲價的理由已經越來越站不住腳。
洋品牌在前幾輪漲價中頻頻提到的“成本上升論”顯然在這輪提價中站不住腳。
乳業(yè)專家王丁棉分析說,國際大包粉價格從2011年七八月的3.9萬元/噸回落至2.9萬元/噸,近期則基本穩(wěn)定在3.05萬—3.1萬元/噸區(qū)間。“原材料價格近期相對穩(wěn)定,生產成本并不會漲太多。盡管銷售成本、人工成本可能會上漲,但是如果以此作為終端商品漲價的理由也很牽強。”
冠冕堂皇的“關稅上調論”也不攻自破。
業(yè)內人士表示,關稅在奶粉的整個成本中占比甚小,因此對市場的終端銷售價格并沒有多大影響。而且此前的關稅回調,早已被搶先漲了一輪的乳企轉化為自己的利潤增長點,并不存在所謂新的負擔。
來源:寧波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