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兢業業 立足崗位成才 ——記中鐵四局二公司機械分公司“火車頭獎章”榮得者劉浩東
他個子不高,中等身材,思維敏捷,勤奮好學,他就是中鐵四局二公司機械分公司的一名技術崗位能手;劉浩東。劉浩東1993年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參戰過朔黃鐵路、京九鐵路、云南水麻公路、昌九城際鐵路、京滬高鐵南京樞紐、杭州東站改擴建工程、杭長鐵路客專線等多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在多年的現場實踐施工中,劉浩東練就了一身的本領;從電工、起重工、集中拌合站高性能混凝土操作工等多工種,他樣樣精通,劉潔東任憑技校生僅有的文化水平,勤學好問,不斷探索創新技術領域,多年來攻破多項技術難題,有多項技術創新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為企業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科技成果為企業節約生產成本百萬余元/年。劉浩東本人先后榮膺二公司 “十大標兵”, 集團公司“勞動模范”, 鐵道部“火車頭獎章”等殊榮,成為二公司機械分公司全體員工中的一面旗幟。
一、攻下技術難題,成為企業明星。
早在1993年在朔黃鐵路施工中,建設單位要求二公司在六個月之內必須完成制梁500孔,這是鐵的任務,二公司橋梁廠領導咬著牙齒,在責任書上與建設單位簽了字,開弓沒有回頭箭, 迅速召開了動員會議,仔細分析完成橋梁預制施工任務的有效方法,在機械,人員,工序保證的前提下,現場施工用電成為唯一制約工程進展的主要因素,如果電路暢通,工序又銜接得上,完成任務也不是問題。為了確保生產任務,梁廠果斷決定將發電機電路進行改造才能滿足生產用電的方案,而方案已定,卻沒有有效的施工方法,看著密密麻麻的電路,一些老電工技師,也是束手無策,不知如何下手,時間在一天天過去,朔黃鐵路公司對橋梁廠工程進展速度相當不滿意,并下發了最后通牒令;如果在規定時間內不能出梁,將把橋梁廠掃地出門,另擇隊伍。天無絕人之路,當時,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劉浩東在現場聽說不能出梁是因為電線路影響不能預制橋梁后,于是劉浩東二話沒有說及時對電線路進行了仔細觀察,經過一天多的觀察了解到電路故障是因為線路老化,變壓器小的主因導致施工生產不能正常供電后,劉潔東立即向領導請纓對電線路進行全部改造,望著剛參加工作不久,名不經傳的劉浩東,領導心里直打鼓,其它員工也直搖頭,但箭在弦上,領導們抱著一試的心態,把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劉浩東。接到任務后的劉浩東每天吃住在工地上,淺心研究,僅用三天的時間經過劉浩東的精心布線和更換變壓器,使生產電路更加合理,更加實用,滿足了生產需求。針對使用過程中的振動器容易損壞,給企業在施工生產中造成了無形的成本,為節約企業生產成本,接著劉浩東又對振動器插頭進行了技術攻關,他提出振動器插頭要采用高靈敏小型斷路器的插頭,領導也及時采納了他的意見,經過實作,高靈敏小型斷路器在遇到單項短路時,在三秒鐘之內立即跳閘,而電機不會燒壞,插頭也不會損壞,改裝后的保護裝置和振動器,不但靈敏度高,可靠性強,操作方便,而且振動器的正常使用率超過了95%,大大提高了制梁速度,這項技術一直被二公司引用至今,劉浩東也一舉成名,成為二公司各單位間爭相搶奪的重點對象。
二、我是一塊磚,那里需要那里搬。
成為二公司企業明星后的劉浩東,被二公司機械分公司領導鎖定,于是分公司領導找到了劉浩東本人談話;問是否愿意調入機械分公司工作?劉浩東一句樸實的話,讓分公司領導十分感動;我是一塊磚,那里需要那里搬,只要企業需要我,到那里工作也是一樣干。
(一)2005年劉浩東調入二公司機械分公司工作后,當時正逢云南水麻高速公路建點,現場員工面對剛建立的攪拌機微機自動控制系統,交叉線路多、進出線路復雜且不能正常使用,購買新的攪拌站價格高,為節約成本,分公司提出了自己組裝攪拌機配電柜自動控制系統,并規定在兩個星期內完成,而當時的機械分公司沒有一人能完成這項任務。于是領導將這項任務壓在了劉潔東的身上,接到任務后的劉浩東,立即帶領其他3名電工從阜陽起身趕往云南水麻公路工地上對攪拌機配電柜的技術方案進行技術攻關,在現場劉浩東對照設備原理圖進行認真揣摩、分析,很快掌握了各種電器設備的運行原理,僅用三天時間攻克了這項技術難題,通過改進的數控調節系統、電壓穩定裝置、電腦系統與攪拌機系統的相容達到了國內同類先進水平,有效解決了操作人員與料斗、上料時間間隔與前盤人員之間的作業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縮短了作業時間。
(二)2007年,在阜陽火車站改造工程施工中,二公司將兩個框架橋墩基礎交給了機械分公司施工,而一直以機械經營為主業的機械分公司,面對這一新的施工領域深感力不從心,且工期十分緊張。在生產過程中首個最大的難題擺在了分公司領導的面前;一是現澆梁模板加工,分公司沒有這方面的人才。二是這一新的領域從來沒有干過。領導們在挖空心想時,忽然想起劉浩東,劉浩東拿到施工圖后,他苦思冥想模板的加工制作方案。他用他最笨拙的也是最有用方法找來廢舊紙板,在地上把紙板剪成一塊塊拼成模板,再用筆在紙上記下每一塊模板的編號,就這樣一個模板的模型就展現在領導面前,由劉浩東親自帶人加工制作出來的框架梁模板是全線最好用的一套。
(三)2008年2月,二公司機械分公司承擔著昌九城際鐵路九江梁場350孔箱梁高性能混凝土集中拌和供應施工任務。在建站初期,劉浩東全面負責安裝兩臺舊的120攪拌站的安裝工作,劉浩東針對安裝圖紙是廠家按現場要求設計,操作室放在螺旋機下面,且垂直于地面的高度與主機平臺一樣離地5.1米,圖紙要求水泥罐支架4.3米,與現場實際安裝不符,加上難以滿足現場施工條件。為確保拌合站安裝的準確性和一次性安裝成功,劉浩東根據自己多年積累的施工經驗,重新測量所有實物后,自己計算安裝尺寸,自己繪制安裝圖紙并與廠家圖紙核對,發現自己計算的水泥罐支架比廠家圖紙多50公分,為4.8米,于是他直接將其中4個水泥罐支架接長至4.9米。這一創新方案既科學,又合理,使攪拌站一次性安裝成功,一次性通過業主驗收,引來了廠家的觀摩與學習。
攪拌站成功安裝投產后,為提高制梁工作效率,劉浩東大膽提出:箱梁預制混凝土供應可以不用罐車,領導聽完后,這怎么可能,拌合站離制梁臺座那么遠,難道混凝土用人工搬運?以質疑的態度對待劉浩東的方案。第二天劉浩東將《高性能混凝土遠程泵送》施工方案放在了領導的辦公桌上,看完他的方案后,領導還是擔心;一是泵送距離長達250米,是否能夠將混凝土泵送到制梁臺座完成制梁;二是管道堵塞怎么辦。劉浩東說這不要當心,可以從調整混凝土塌落度來解決這一技術難題,領導同意了他的方案,并組織施工,經過投產應用證實,這一創新施工方案不斷節約了生產成本,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以每周完成箱梁預制20孔進度穩步向前推進。
三、科技創新結碩果,施工生產效率高。
為滿足企業發展需要,二公司機械分公司在京滬高鐵南京樞紐、杭州東站改擴建工程、西寶城際鐵路、杭長高鐵等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施工中,大膽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集中拌合、集中供應為一體的創新建站方案。集中建站施工方案,滿足了大方量高性能混凝土供應需求,而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施工生產中的重中之重。如何保障高性能混凝土質量達到更高的要求,作為生產企業,確保產品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因此只有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才能保證企業立足于市場發展。為確保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質量得到受控,劉浩東在每天繁重的工作勞累下,依然不忘攻克新的技術領域,將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列入攻關課題,2009年在二公司第28次qc小組成果發表會上,由劉浩東發表的《大型攪拌站配料稱量系統高精度技術改造》獲個人成果一等獎,他把這項技術應用在大型攪拌站施工中,大大提高了配料的精密度,確保了高性能混凝土的質量。這項技術已在二公司高性能混凝土集中拌合站施工中全面推廣應用。
南京某商品混凝土公司得知劉浩東是個能人后,以高薪欲將其挖走,被劉浩東拒絕,同事們說;我真想不通,那么高的工資你怎么不去?,劉浩東笑著說;中鐵四局培養了我,我只為中鐵四局服務。
劉浩東數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在成績面前他永不自滿,在困難面前他永不服輸,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迎接每一天,挑戰每一天。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