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醞釀一年多的()股權激勵計劃揭開面紗,董事會審議通過并發布公告,激勵對象包括國電南瑞及其下屬單位高管、研發、營銷、工程崗位的骨干員工。股權激勵作為中長期激勵機制,將股東利益、公司利益和員工利益進行有效綁定,有利于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股權激勵不單單是激勵,它還增強了激勵對象對企業的歸屬感,讓員工更加關心企業的發展,從而更大程度地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后續,南瑞將不斷健全并完善中長期激勵制度,形成長效機制,讓更多核心骨干員工受益,激發企業創新創效活力,促進企業更好發展。”南瑞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血液里流淌著創新基因的南瑞除了在科技創新上“頻頻出招,招招見的”,在體制機制創新上也是主動出擊,成效可見一斑。
集聚優質資源
南瑞研究院邁出堅實步伐
由南瑞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和全套設備的kv就地化保護系統在江蘇電網成功投運;系列化就地化保護裝備在江蘇、浙江等地的30多座變電站投入使用;新一代配電自動化系統主站在北京、上海、江蘇等23個地區推廣應用;岸電技術方案在長江三峽壩區岸電實驗區建設中得到應用,茅坪港母港游輪碼頭岸電系統投入試運行;輸電線路巡檢機器人在煙臺220kv線路掛網試運行……隨著一張張鮮亮成績單的遞出,南瑞研究院的研發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這一年,南瑞研究院加強研發頂層設計,充分整合各類研發資源和要素,構建研究院內部協同機制,推動技術研究、平臺開發、產品研制、產業拓展的有效銜接,共享核心、共性技術,研發效率大大提升。
南瑞研究院整合梳理現有共性平臺,進一步完善優化平臺建設。以南瑞優勢產品d0系統平臺為基礎,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研發出ns0、d5200等變電、配電領域系統。共性技術+外延拓展,更快更好地適應了市場需求。“過去研發人員分散在各單位,自成一體。研究院成立后,將開發人員集中起來,統一規劃、安排,減少分散的、低效率的重復勞動,有效地發揮了技術引領作用。”南瑞研究院產業研究中心趙勇說。
除此以外,南瑞研究院精心打造區域研發中心。目前,新建的三個區域研發中心分別落戶深圳、西安、北京。各區域研發中心借助本地人才、技術、產業等資源優勢開展相關領域研究。如西安研發中心重點開展新能源運行與控制相關技術的研發應用,深圳研發中心重點開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相關研究應用。可以說,建設區域研發中心是將當地資源最大化利用的一項重要舉措。
“大船變艦隊”
事業部協同效應成果顯著
與研究院一同成立的南瑞電網、信通、發電、工業、電器五大事業部經過一年的探索發展,目前平穩有序運轉。五大事業部均采用集中營銷或集約管理模式,成為客戶資源、商機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中心,通過將營銷人員管理關系上劃和崗位調整,實現營銷人員由“各產業單位多頭管理”向“事業部統一管理”轉變。各事業部針對業務領域特點,制訂2018-2020年業務發展規劃,共形成40項整體解決方案,儲能、綜合能源、港口岸電及電動汽車充電等四項整體解決方案在重大示范項目中得到應用,智能抽蓄電站、智慧消防等整體解決方案得到積極推廣。
涵蓋專業領域最廣的電網事業部,打造了下屬16家分子公司的共同營銷平臺。平臺有效解決了原有營銷體系市場謀劃能力不足、營銷資源未能充分發揮、市場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形成了協同作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力。南瑞電網事業部李惠軍介紹:“當遇到重大項目時,營銷平臺統籌策劃,協調下屬各單位,避免‘內耗’,確保項目落地的同時實現效益最大化。”
同時,電網事業部借助其在調度、穩控、變電等傳統領域的優勢地位,積極打造技術引領名片,進一步樹立南瑞品牌形象,并不斷深入開拓調控云、電力現貨交易等新興市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南瑞穩控專業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憑借多年技術積淀,形成了完整的技術體系、全面的解決方案,在業界樹立了良好口碑,有力地推動了南瑞更好地開拓其他相關領域市場。”李惠軍說。
研究院、事業部是南瑞高質量發展征程上不可或缺的兩大“推手”。下一步,南瑞將深化研究院和事業部之間的合作,事業部全面支撐配合重大技術創新項目,不斷挖掘市場需求,尋找新的戰略產業方向,創造新的效益增加點;研究院積極響應需求,深化研發模式創新,加快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快速實現產品技術和性能的迭代升級,讓研發“提速、提質、提效”,二者合力,勢不可擋。
來源:同花順財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