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交互方式已實現人和家居的初步交流,在互聯網、物聯網、ai、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驅動下,中國家居產業升級的新時代已經到來,作為物聯網產業重要的一部分,智能家居逐漸成為行業中最洶涌的浪潮。并且當下處在“后疫情時代”,疫情期間培養起的非接觸式生活方式將帶動智能家居產業的蓬勃發展,運營商更應該借助網絡優勢,抓住發展機遇,拿出資源來激勵智慧家居相關業務發展,共同促進智能家居數字化的提前到來。
一、智能家居產業發展前景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為載體,融合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物聯網技術,將家電控制、環境監控、信息管理、影音娛樂等功能有機結合,通過對家居設備的集中管理,提供更具有便捷性舒適性安全性節能性的家庭生活環境。當下由于人們對舒適、安全、高品位且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間以及卓越生活品質的追求,傳統家居逐漸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未來在5g+aiot持續賦能下,并且受益于利好政策和技術的驅動,家居生活也正在不斷走向智能化,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領域下的朝陽產業,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前景日益明晰。
1、政策層面:智能家居迎來重磅政策紅利
智能家居作為國家重點關注的一項新興產業,政策對于智能家居的發展至關重要。而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重點應用之一,在國家政策中被多次提及。
有關支持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的政策最早在“十三五規劃”中被提及;2017年初,智能家居又由原九大升級為六大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之一。即使疫情期間,國家提出刺激家電消費的意見中,也提出智能化家電是未來政府刺激居民家電消費潛力的主要方向。而在不久前,住建部等16部委聯合發布指導意見,意見在“明確數字家庭服務功能”中提到了滿足居民獲得三類服務的需求,其中“滿足居民獲得家居產品智能化服務的需求”包括居民更加便利地管理和控制智能家居產品。指導意見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未來5年國家對智能家居產業發展重點和要求,智能家居也將迎來重磅政策紅利。
2015-2021年國家層面智能家居行業相關政策
2、經濟層面:人均收入增長重振消費能力 國民生活新需求帶動行業發展
2014年至今,中國經濟結構不斷發生著變化,消費逐漸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我國國民收入和消費支出近幾年一直呈現出增長態勢,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提升情況下,我國國民對生活品質化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進而國民消費能力持續增強。并且根據埃森哲《2017年中國消費者數字趨勢研究》顯示,消費者對于人工智能落地最期待的部分是智能家居領域,占比達到55%。
圖1:2014-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支出(元)
3、社會層面:疫情賦予智能家居市場新機會
智能家居作為新興行業,其無接觸式的交互方式,給疫情期間的百姓帶來安全便捷的生活體驗。疫情客觀上推動了大眾對智能家居的認知,長期的宅家生活也讓人們對居住環境有了更高的追求,受此影響,國內智能家居企業大量增加。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智能家居企業總數已達242079家,僅今年一年就新增60368家。疫情也讓更多人看好智能家居的前景,據智家網統計,2020年新增意向代理商38595位,比去年增長13%。
隨著疫情期間非接觸成為剛需,家庭將成為后疫情時代生活方式轉變的最重要中心之一,不僅會在未來幾年內促進消費者對智能家居解決方案的持續需求,而且也會促使人們更好地適應其家庭正在發生的新變化。
4、技術層面:5g與alot技術融合加速智能家居步伐
5g技術的特點是高寬帶、低延遲和廣連接,可為全屋智能家居系統提供更加全面的網絡通信保障和安全防護保障,在5g技術加持下,智能家居產品的連接速度、穩定性和安全性都能得到二次提升。而aiot技術的加持則會使終端設備實現互聯互通和算力的迅速提升,這種情況下,智能家居終端設備將自主學習用戶行為偏好,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加貼合需求的服務。
二、智能家居市場規模
整體來說,在消費科技市場,智能家居是繼智能手機之后最大的消費科技市場,智能家居市場前景廣闊,年出貨量達2億臺以上,且在未來幾年將增長到5億臺。據艾媒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智能家居市場呈穩步發展的趨勢。過去幾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620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530億元,增長率為26.4%。盡管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整體市場增幅受到一定影響,但未改增長基本面,市場規模將達1705億元。目前,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已具備一定發展規模,隨著5g和物聯網的落地,大規模應用將在2021-2022年得到進一步釋放,其市場發展有望繼續提速。而據艾媒數據預測,今明兩年將必破兩千億大關。
圖2:2016-2022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及預測
面對智能家居這片藍海市場,除了傳統的智能家居制造商美的、海爾等等,以運營商、傳統制造業等為代表的跨界商也在摩拳擦掌,加快資源整合,爭奪智能家居賽道。
三、智能家居跨界資源整合的模式
各企業對智能家居市場切入點給出了不同的動作,智能家居跨界資源整合的模式多種多樣,其中包括了傳統制造業+智能家居、能源領域+智能家居、房地產+智能家居等模式。各企業都致力于建立開放的智能家居平臺,整合優勢資源更好地布局智能家居行業。
1、傳統制造業+智能家居——線上線下渠道互補
傳統制造業布局智能家居,有助于將兩者線上線下渠道互補。例如,2014年美的公布了其在智慧家居領域的戰略構想和行動規劃,美的集團依托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將由一家傳統家電制造商,變為一家智慧家居創造商。
2、能源領域+智能家居——打造硬技術控制平臺
能源企業與智能家居領域建立合作,通過對客戶用電習慣、偏好和生活方式的綜合分析,能夠幫助客戶節能,并做出更加合理的用電決策。例如,松下發布了其智能家居創新技術“ora”,可通過一個平臺將照明、供暖、攝像頭、運動傳感器和各種智能電器集成,實現對個性化家居體驗的管理。
3、房地產+智能家居——增附加值,減成本負擔
智能家居產品在房屋建設開始就需要布局和安裝,實力房地產商有能力提供這些平臺和便利,并能收集眾多業主和用戶對智能家居的需求,從而把這些需求提供給智能家居企業。對于房地產商來說,也有助于房地產項目附加值的提升。例如,2016年紫光物聯與萬科、阿里智能構建全宅智能家居系統,這套全屋智能系統,是以理解人和環境為驅動的個性化智能產品和系統,旨在以大數據為基礎讓智能家居系統為用戶提供貼心的服務。
4、運營商+智能家居——產品流量入口互助
運營商入局是對智能家居推進的一大利好,市場成熟需要管道方快速入局,而與互聯網和終端企業相比,擁有渠道優勢的運營商將加速智能家居概念和產品的“地推”,有利于用戶對智能家居概念的認知和普及。
通信運營商是智慧家居實現落地的最大推手,2018年三大通信運營商都已把智慧家庭提到戰略高度,通過物聯網和大數據,將智能硬件、物聯網云平臺等角色有機組合起來,形成完整的生態架構。繼電信公布“提速降費”方案后,目前三大運營商借助網絡優勢,紛紛加大智慧家庭的布局力度,加速布局智能家居領域。
四、三大運營商如何布局智能家居
運營商充分利用自身在固話、寬帶、移動等網絡方面的優勢,與技術實力雄厚的第三方品牌合作發展,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生態格局。
1、中國聯通——利用管道優勢合作打造綜合服務業務運營模式
中國聯通利用的是其管道優勢,推出“智慧沃家”智能家居平臺,從套餐資費角度為用戶定制智能家居解決方案。
2015年初,中國聯通與華為聯合簽署《智能網關合作開發框架協議》。中國聯通“智慧沃家”業務將利用ftth高速網絡和智能平臺給用戶提供全方位智能家居服務、家庭安防、家電控制、健康檢測、家居娛樂等業務。直至2015年底,sigma designs宣布與中國聯通開展的合作項目,計劃通過廣州思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家居網關為中國聯通用戶提供智能家居自動化解決方案。另外,中國聯通也與共進股份成立了合資公司,在智慧家庭、智能寬帶終端、寬帶運營、市場拓展等領域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致力于打造中國領先的智慧家庭綜合服務業務運營模式。
2、中國移動——三大入口切入布局智能家居
中國移動基于家庭能力開放平臺,聚力硬件和內容雙生態,以智能家庭網關、魔百和、多形態終端作為三大入口,打造全新智慧家庭業務生態,積極布局智能家居行業。
中國移動推出了“中移智家”,借助中國移動運營商的平臺,基于已有物聯網、傳感網、低功耗廣域網、信息安全、智能家居等標準成果和配套檢測能力介入到智能家居產業中。
3、中國電信——借力智慧家庭示范點以及入口服務助推智能家居系統化落地
中國電信通過天翼網關、智能機頂盒和智能app三個入口,結合天翼高清、家庭云、智能組網、視頻通話四項基礎業務,以ai、nb-iot、5g等切入智能家居。
2018年中國電信開始大批量采購智能單品,除此以外更是與智能家居獨角獸歐瑞博攜手打造多個智慧家庭示范點,通過可見、可感的方式助推智慧家居快速落地。中國電信通過加快拓展“5g+千兆寬帶+云”的智慧家庭應用、與智能家居頭部企業深度合作等舉措加快布局。
總結
伴隨著政策紅利以及疫情下催生的智慧家居產品市場需求,智能家居市場未來前景勢必一片大好。但與此同時智能家居行業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隨著用戶人數的上升,智能家居網絡安全、數據信息安全也成為智能家居的重要議題。運營商應該強化自身優勢同時,密切關注智能家居數據信息安全領域的問題與需求。例如,在硬件方面通過在物理層、應用層以及鏈路層等多個層面的嚴格管控機制,打造安全體系;亦或是在軟件方面進行嚴密加固,來保證安全保密性等等,更好地布局智能家居。
來源:中國著名品牌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