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清晨天還未亮,江西永修縣吳城鎮陶家坎村的漁民熊全明和老伴就起床了,有條不紊地收拾好漁網、電飯煲和幾副碗筷后,他們來到小孫子的房間。
一歲半的小孫子此時還在酣睡。“兒子和兒媳看今年這個干旱的架勢,幾個月前就跑去浙江打工了,”熊全明語氣有點無奈,“現在我們不僅要捕魚,還得照顧孫子。”
今年以來至6月初,江西出現罕見春夏連旱。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域面積曾萎縮至不足歷史同期的20%。干旱導致不少魚類錯失繁殖季節,嚴重影響鄱陽湖畔漁民的捕魚收入。
熊全明已經好幾天沒有捕魚,除了天熱,更重要的原因是害怕一天捕魚收入還不夠支付柴油費。“前幾天整天呆在家里。今天實在憋不住了,決定去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多撈到幾條魚。”他說。
清晨六點多,他們開始了一天的“捕魚之旅”。正常情況下,他們要一直干到下午兩點才回岸,早飯和中飯都得在船上吃。可是今天,他們十點多剛在船上吃完早飯,就準備收工了。
11點左右船靠岸了。在漁船碼頭,熊全明有點無奈地告訴記者:“孫子嫌船里太熱,哭著鬧著要回家。這還沒什么,關鍵是忙活一上午,沒撈到幾條魚!”
10點40左右,魚販子萬常林就趕到了碼頭。戴著一頂淺黃發白的大草帽,光著膀子,皮膚黝黑、身材結實的他,看不出來已年近60。
“從早上4點,一直到晚上五六點,中間不休息,不停來回跑。”做了40年魚販生意的他告訴記者,由于生意競爭激烈,他每天都會來碼頭十幾趟“搶魚”。
“今年干旱,生意不好做。”萬常林掐指給記者算起賬:往年這時他一天能收兩三千斤魚,一年下來收入有五六萬元,現在每天只能收到兩三百斤魚,全年收入頂多兩萬多元。“能混到飯吃就不錯了,賺錢就甭想了。”
熊全明的船到岸了。他剛拋完錨,還在收拾漁船時,萬常林就快步上了船,提著蛇皮袋高聲喊:“快點快點,看撈了多少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